盛夏时节,走进拖市镇何场村的薯片加工车间,分拣、切片、油炸,不到10分钟,一个个马铃薯换上新装,化身薯片。省党代表、何场村党支部书记、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红清穿梭车间,不时搭把手。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建立紧密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作为一名省党代表,梁红清牢记在心,表示要坚守完善发展马铃薯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继续以实际行动做好带动。
梁红清1994年退役后回到家乡何场村。1995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010年,梁红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后,与几名合伙人注册申办了“天门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0多年来,合作社坚持优先吸纳贫困对象务工,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为贫困户免费机耕机种机收。合作社临时用工高峰期一天达200余人,劳动力遍及周边30余个村,累计用工达5万余人次,支出劳务费用450余万元;有固定工30余人,其中贫困对象10余人在此务工脱贫。
“一年三熟”模式,是梁红清多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种植模式。如今的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已从刚开始的几十亩扩大到了5600余亩,产业结构由单一的马铃薯变为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马铃薯-大豆、花生-蔬菜(娃娃菜、松花菜等)”一年三熟的发展模式。
同时,何场村通过招商,引入薯片、薯条精深加工企业新途食品(天门)有限公司,线下成为达利园、上好佳、百事等知名企业的原料供应商,线上注册“拼多多”“京东”等主流网络销售平台店铺。
在农业部门指导下,何场村在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上,引入全程托管服务新模式。不少村民加入了托管队伍,有了增收新路径。如今,全村近六成农户种上马铃薯,销售总收入达2480万元。
“现在,不仅何场村发展马铃薯,拖市镇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发展‘一年三熟’种植模式面积已达4.5万亩,带动农户300多户。”说到这里,梁红清脸上绽放笑容,“每年12月至来年5月种植马铃薯,6月至9月种植大豆,9月至12月种植娃娃菜、花菜、萝卜等蔬菜,每亩纯收入达4000元,是原来传统种植的4到5倍。”
“通过‘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生产效率提高了20%,村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务工费等,每年可收入3万元左右。”梁红清表示,将充分利用马铃薯产品优势,进一步打造“天门马铃薯”产业链,建设天门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马铃薯展览馆,推出一条产业精品观光线路,全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慧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