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苦与难,日夜坚守第一线,把点点微光汇聚成抗疫星火,用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他们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博弈的白衣天使——核酸采样队。
他们在封控区、他们在群众身边、他们在最急最危险的地方,用满腔真情守护群众身体健康。
镜头一:封控区
“收到,马上出发!”10月26日凌晨3时,封控区核酸采集队队长、市一医养护院护士长张海萍收到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前往封控区对居民上门开展核酸采集”的任务,立即赶到医院准备物资。
夜很冷,白衣天使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没有一句怨言。就这样,不到半个小时,在张海萍的带领下,近百人的核酸采样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砰砰砰……”凌晨4时左右,城区走马岭小区,一阵阵敲门声打破夜的沉寂,张海萍和同事们敲开一户户居民的房门,对他们进行核酸采集。
时间紧、任务重,她们一刻也不敢停歇。胳膊酸了,就捏捏;腿软了,就动动脚腕。3个多小时,她们完成了近2000人的核酸采集任务。回去的路上,张海萍和同事们累得在车上就睡着了。
目前,她们每天两次在封控区一家一家进行采样,只为了最终的胜利。
为迅速、及时完成复核标本采集,尽快出具检测结果,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市一医成立了封控区核酸采集队,张海萍任队长,由医、药、护、剂98名队员分成3个小队、49个小组,对封控区居民采取上门、单人单管进行核酸采集。
镜头二:应急队
“不怕、不怕……”10月27日凌晨4时许,城区永丰社区,核酸采集应急队队长、市一医肿瘤科鲁俊玲和同事们温柔地安慰着两个学生。
为追踪白天区域核酸检测结果,当日,我市成立了核酸采集应急队,共5组25人,由鲁俊玲负责。当日凌晨3时,鲁俊玲接到采集任务后,召集好人员半个小时就出发了。由于是半夜,很多居民没有开手机的习惯,也无法摸清具体的位置信息,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鲁俊玲和同事们一家一户地敲门,用了2个小时,成功对22人进行了核酸采集。
有时是深夜、有时是凌晨,核酸采集应急队的成员们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针对白天区域核酸检测结果,进小区、进单元,上门逐户进行单人单管追踪复核采样。
镜头三:区域核酸采集点
10月26日下午2时许,绵绵的秋雨中弥漫着丝丝寒气。侯口街道桂花社区采样点,在第76组区域核酸采集组组长、市一医竟陵院区内一科护士长刘丹萍的带领下,核对、采样、消毒,各项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请把口罩摘下,张大嘴巴……”刘丹萍一边提示居民,一边娴熟地拿出棉签进行咽拭子采集,采样后放入试管,随后立即消毒,为下一次采样做好准备。5个多小时,上千次的重复,虽然口干舌燥、湿热难熬,但刘丹萍和同事们仍然坚守。
本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部署,市一医、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市口腔医院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指挥机制,统筹设置86个区域核酸采样点,出动688名医务人员开展区域采样。
秋雨连绵,气温骤降,天气给核酸检测带来困难。尽管医务人员的双手在手套里被汗水泡发白、发皱,汗水、雨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脸颊,但也没阻挡住他们的脚步。
自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核酸采样成为抗击疫情重要的一环。从头顶晨曦到烈日当空,从严冬冰雪到盛夏酷暑,这些医务工作者们闻令而动,践行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诺言。(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飞)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19941671@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