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农庄、品美食、赏花卉……一到周末节假日,黄潭镇七屋岭村游人如织,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七屋岭村始建于明朝初期,古称“七屋台”,这里风景秀美、生态良好,六百年人文历史厚重。
“之前,因为没有产业,大伙守着这块‘宝地’过着穷日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感叹,近些年,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变化从何而来?农村要想发展好,村民支持少不了。
“不拆,我留着还有用。”今年,七屋岭村计划打造整村内外循环水系,施工要拆除七组村民张双喜家一处废弃的猪屋,8月底,村干部上门商量时,他态度坚决。
见此情形,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劝说。“沟渠整好了,以后防汛抗旱有保障。”“村庄环境美,孩子回来都乐意多待两天。”
“大家说的有道理。”慢慢地,张大爷态度有了转变。半个多月后,他主动找到杨国雄,“拆猪屋留下了些砖石,你们拿去填路吧。”
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近几年,七屋岭村借助紧邻城区、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以知青农庄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业。
“要想吸引游客,村庄环境必须要提升。”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契机,七屋岭村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拆除棚屋、清挖堰塘、改造“小三园”,环境整治“战役”打响,村民们也有过观望、犹豫、不理解。为此,村里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村民余诗红平时早出晚归,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村干部专门来到他家,帮他搞大扫除。
看着村里一天天变美,余诗红心里过意不去了。如今,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门前的垃圾。在余诗红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将自家房前屋后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
村民们还将房前屋后的杂草杂树彻底铲除,栽种花草、果树,打造庭院小景点。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同住一村到同护一村。
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内容生动的文化墙,目之所及,村庄处处洋溢着温馨文明的气息。
如今,该村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初具规模,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村民实实在在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飞 通讯员 汪科达)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19941671@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