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天门入画来———我市十年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时间:2022-11-07   作者:天门信息网    阅读量:365

  十年可以改变什么?
  以十年为界,对比天门今昔图,变化大得让人惊叹:城市大了,楼房新了,夜景靓了,道路宽了,公园多了……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深化市容治理,一座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宜居宜业城市款款而来。
  以水为脉,打造生态之城
  湖泊,在天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金秋十月,天门河湖波光粼粼,各大公园游人如织。
  游东湖公园,可以追寻民间文化,糖塑、采莲船、蚌壳精、花鼓戏、皮影戏、渔鼓等天门民俗随处可见;
  夜赏陆羽故园,华灯闪烁,流光溢彩,西湖水轻柔地环抱着茶经楼,沿着步道可一路品味茶圣陆羽千年内涵;
  小南湖公园精致秀美,一经开放就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北湖公园侨乡风情无限,同北湖新区的现代化小区、平坦的沥青公路一道组成别样的美景……
  一个城在水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秀美天门健步走来。
  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是天门城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水资源优势,先后改造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并以水兴城,以水兴业,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优化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
  东西南北四个公园如一颗颗明珠,持续点亮群众幸福底色。此外,我市建成的100多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
  杨家新沟带状公园,休闲广场、生态廊道、亲水平台、园林小品一应俱全,水与树、石、屋、亭彼此照映,是沿岸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一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游园”里,修建的游览道、凉亭及设置的座椅、健身器材,拓展了居民休闲、娱乐空间,使绿色生活成为群众日常。
  还有植物园、江家河公园、天门河滨水公园、后壕带状公园等,一年四季美景各不相同,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我市坚持推进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河畅景美的生态空间。累计投入约14.5亿元整治天门河水环境,母亲河重荡碧波;“四湖六河”全线连通,城区水系多源互补、调控自如。
  补齐短板,打造幸福之城
  “没想到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小区里游园。”近日,家住城区元春街天门中学教职工单元小区的吴婆婆看着大变样的小区,难掩喜悦之情。
  天门中学教职工单元小区始建于1981年,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已经老旧,居民们迫切期盼改造。今年,我市对4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其中就包括这个小区。
  在吴婆婆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小区,只见墙面翻新了、地面刷黑了,丝毫不见曾经破旧的模样,近700平方米的小游园里,不少居民围坐在一起聊天、休闲。“小区环境好了,住起来更舒心了。”小区居民们纷纷表示。
  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居住环境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迈进。近些年,我市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政策支持与市场引入相结合,争取中央、省、市各类资金逾2亿元,2019年-2021年共完成115个老旧小区的水、电、气、路、通信、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更加完善。
  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市委、市政府紧盯民生热点,推动城市建设补短板、提品质、惠民生,让“幸福感”落在群众脚下,扎根在群众身边。
  ——供水条件大幅改善。完成凯迪水务特许经营权收回工作,解决公用事业管理“不姓公”的问题。完成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天,环北路供水管网、西环路供水北延等城区主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在抓紧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外环线逐步形成,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供水压力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供气服务逐年提升。2019年底实现乡镇镇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成为全省第一个在乡镇镇区完成天然气管网覆盖的县市。2020年,在镇区完成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向镇区村组延伸,今年将实现乡镇天然气“村村通”。加快增设天然气充值点、布设圈存机,目前全市共有57个缴费点,其中自助缴费点40个,营业网点17个,西环路客户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自助充值服务,居民用气更便捷。
  ——停车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为缓解城区停车难,科学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针对城区医院、游园等人口密集区域,新建和改扩建停车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重新规划、改扩建老旧小区停车位。近年来,投资近1700万元,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立体停车库等18个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206个。
  把民生项目建在群众心坎上。62个项目进行棚户区改造,旧房变新房,托起29067户群众的安居梦;完成320个单位小区、11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持续保持无城市黑臭水体产生;完成23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死水变活水,一城清水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精细管理,打造美丽之城
  秋日,驱车行驶在天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干净的大道。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近些年,我市兼顾城市面子里子、大局细节,下“绣花”功夫,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强管理,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有魅力。
  城区道路保洁精细化。采取“机械化洒水+高压清洗+吸扫喷淋+人工捡拾”的模式,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对人行道、路沿石、渠化岛、绿化带、桥梁、护栏等进行清洗。对城区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并消除卫生死角,实现“四不三净”的工作目标,街头巷尾更洁净。
  镇村环境大提升。以清洁农户“十户联创”活动为载体,开展镇区街道、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渠塘堰环境大清理、卫生大扫除。组建道路、河湖保护专业化队伍,常态化开展“洁路”行动和“保护母亲河”行动,对280公里长的7条城乡通道加大保洁力度,让城乡通道更洁、更美、更净。
  一个城市的绿化与亮化体现着城市的美感和质感。我市持续实施桥梁、水体、树木、路灯、广场游园亮化工程,抓好“一心”“两湖”“三带”“十一桥”的亮化和全市15920盏路灯的管理,城市照明亮灯率达98%以上。同时,大手笔做足“绿色”文章,仅2021年,就实施绿化项目29个,新增绿地面积17.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5.7%,绿化覆盖率达40.37%。
  “环境变好了,每次回到天门都觉得心情格外舒畅。”国庆假期期间,不少返乡市民吐露心声。随着城市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广大市民维护城市环境慢慢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广泛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
  全市13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全覆盖,农村垃圾统筹治理成为全省可推广的“天门经验”,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
  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自2018年9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市已建成垃圾分类亭303个,配备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18名、督导员71名,覆盖479个小区73490户居民。
  十年耕耘展壮志,浓墨重彩绘新景。如今,天门正朝着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居住有保障、功能更健全、产业更规范、管理更精细的绿色宜居之城阔步前行。(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飞 通讯员李凯)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19941671@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