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是整个考古学大厦的基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从事田野考古教学和研究已有三十多年。日前,赵辉接受CCTV4《鲁健访谈》节目采访时说,未来对石家河遗址的研究大有可期。
“当我们对遗迹、遗物的面貌研究有一定积累、梳理了它们彼此的关系后,就一定会进一步考虑创造它的古代社会是什么。这个研究叫做古代社会的复原。”
开展聚落考古,从分析聚落结构入手,用更加宏观、多元的视角,思考遗址上所见的社会发展状况,为考古学家确定文明坐标,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湖北石家河是一个典型的聚落遗址,是目前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城址和聚落群。赵辉第一次来到石家河是1989年,“石家河是北大在做聚落考古上面的一个点。”
“严文明先生比较早关注了聚落考古。”赵辉回忆称,严先生曾在山东长岛大黑山岛遗址发现一些房子底层有剖面,保存得很好,“当时他就不想走了,但因为是冬天,于是我们在第二年再次回来,在山东长岛北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北大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琢磨怎么在田野工作里边开展聚落形态的研究,怎么做聚落考古。北庄以后,我们就到了石家河,也是严先生选的。”
赵辉回忆称,当时没有很好的测绘设备,使用的是简陋的罗盘,大家在遗址上边走边挖边测量,“用罗盘量一个角度,回来把它画成等高线的图。一看这是个城。”
不仅是当时,这几十年来,石家河遗址都不断带给中国考古人惊喜。“比如说我们前几年在谭家岭发现一些瓮棺,里边有好几十件非常漂亮的玉器。再比如上个月我刚去的三房湾,发现了几百万个十几公分高的陶杯。”
在石家河,有些地方的城墙有几十米宽,就像一堵水坝,矗立在地面上,赵辉每天都会从那里走过,“你可能从来没想过,它是一个公元前两三千年的东西。”赵辉说,未来对石家河遗址的研究大有可期。